About

貢寮卯澳漁村

位於東北角的卯澳是個有一百多年的古老漁村,卯澳幸運保存了傳統漁村的風貌,成為東北角最重要的文化資產。卯澳漁村正好是大雪山脈的起點,若從台灣本島的位置來看,這裡剛好是台灣的最東邊,所以卯澳村民認為他們是台灣最早看到日出的村莊。

卯澳村前即是大海,後方有座狀若兔耳的山峰,三條山溪於村裡匯集入海,提供村民日常用水。從海上船上看灣澳,三條溪流形似-「卯」字,這正是卯澳得名由來。早年在濱海公路未通車前,卯澳可是個很有名的地方,還有「小基隆」之稱!是全臺少數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的海域,適合九孔、龍蝦、石花菜及各類海洋生物的生長。

交通資訊:臺北→國道1號→臺62線→濱海公路→經龍洞、澳底、福隆→三貂角
地址:新北市貢寮區福連里(濱海公路旁近三貂角)

《卯澳漁村-傳統石厝》

在馬崗、卯澳兩個漁村還可以看到一間間用大小不同的石頭和珊瑚礁蓋成的石頭屋,他們用泥土來凝固石頭間的空隙,其中用一些較大較長的石頭讓石牆更為堅固,它的功用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水泥堤防一樣,是用來抵擋海浪,聽聽專家告訴你如何分別那些是珊瑚礁、那些是石頭呢?

《卯澳漁村-利洋宮。提籃觀音》



利洋宮位於卯澳漁港邊,主祀觀音佛祖,配祀天上聖母。傳說道光10年,當地鄉民久病未癒,因在海邊撿獲手持魚籃的觀音像,帶回家中奉祀後,身體即恢復健康。又因觀音像,籃中有魚,有庇祐豐收之意,鄉民因而建廟奉祀之。

《馬崗潮間帶》



馬崗與卯澳僅有一個山灣之隔,港口北側是一片寬廣的海蝕平臺,有長寬各約百餘公尺的潮間帶,是臺灣海岸生長最多綠藻的一處,海蝕平臺的表面相當平坦,也有許多小型的潮池和潮溝,春季時,海蝕平臺生長許多綠油油的石蓴與綠色藻類,猶如舖上了一層天然的綠地毯,在潮池裡或石塊下,還可以看到許多海葵、蜑螺、鐘螺、珠螺、海兔、寄居蟹和螃蟹,低潮帶附近則有許多小杉苔、珊瑚藻、海葵、藤壺和海鞘生長,跟著導覽可一探豐富的生態。

《三貂角燈塔》



坐落在臺灣最東的岬角上的三貂角燈塔,是太平洋區的重要指標,有「台灣的眼睛」之稱,建於民國24年,當時日本人特定進口水晶玻璃作為燈炮材質,在二次大戰時亦遭炸射損壞,至今傷痕依舊可見,當做歷史的見證,在民國35年時才重新修復,塔高16.5公尺,每28秒連閃白、紅光兩次,射程約25海浬。
由馬崗附近的岔路循指標而上,即可到達;燈塔內設有展覽室展示與燈塔有關之裝備與資訊,是北部地區唯一開放提供民眾參觀的燈塔。